首页 » 资讯 » 急性盆腔炎中医-急性盆腔炎中医病名

急性盆腔炎中医-急性盆腔炎中医病名

deni 4个月前 (08-20) 686 views 0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

师说:盆腔炎的辩证论治 盆腔炎是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,内周围组织,盆腔腹内膜,子宫内膜,子宫肌,输卵管,盆腔腹膜,盆腔结缔组织的炎症。

主要是由产褥,流产,宫腔手术消毒不严格,经期性生活,导致是细菌感染。

盆腔炎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。

急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为发热畏寒,头痛,疲乏,腹部胀痛,白带多,有异味,时而有脓性白带;下腹部压痛,反跳痛,伴有包块等。

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,或者治疗不彻底所导致。

主要症状是下腹部隐隐作痛,坠痛,白带增多,月经量变多,痛经,下腹部有条索状包块,有压痛感。

一般来说,急性盆腔炎多由热毒壅盛,淤毒交结所导致。

慢性盆腔炎多由气血瘀滞,寒凝气滞,湿热淤结所致。

师说:盆腔炎在临床上多见下腹部隐痛为主证,伴有下坠感,或者小腹胀痛。

下坠感多由盆腔积液导致,胀痛多由附件粘连导致。

治疗大法以活血利水为主。

常用药对 泽兰丶益母草,可以活血利水。

慢性盆腔炎以其久病多虚,需要稍佐益气补虚之品,如黄芪,党参。

瘙痒明显的加用风药效果很好,比如独活,蜈蚣之类。

酒大黄在盆腔炎运用广泛,以其能活血,通利,止痛,给邪气以出路。

生姜止痒效果极好,内用外用皆可。

败酱草为中药中的“广谱抗生素”消炎效果显著,可以杀灭阴道滴虫。

治疗妇科疾病用引入奇经八脉之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。

比如白术入带脉;首乌枸杞子入冲脉;鹿角胶,鸡内金可以入任脉。

常用方 寒淤互结:桂枝茯苓丸,痛者用当归芍药散。

湿热蕴结:龙肝泻肝汤;四妙散;当归贝母苦参丸。

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于寒热互结但是偏热者,附子少量3-6g,薏苡仁大量30-120g。

有明显积液者一般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,也可以做寒热错杂之方。

读者需要认真辨别,加减使用,不可枉自对号入座。

盆腔炎名家各说: 1.气滞血瘀者,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2.寒滞血凝者,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3.结核性,属阴虚血热,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4.经期腹痛者,属气滞血瘀,用活络效灵丹加减 5.带下为主者,属湿热蕴结,银甲汤加减 6.症瘕为主者,属淤血内结,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7.肝经湿热者,用龙胆泻肝汤加白石英,紫花地丁 8.附件,腔腹膜增厚者,属气郁,用逍遥散加延胡索川楝子 9.瘀滞成包块,有炎症者,输卵管积水者,用橘核昆藻汤加减。

10.特效方:柴芩四物汤,再随症加减。

发热减当归,加银花连翘; 腹痛加延胡索蒲黄; 便秘加大黄桃仁; 纳差减生地加麦芽砂仁; 月经量多加黄芪阿胶蒲黄炭; 带下腰酸加杜仲鹿角霜桑螵蛸; 腹中结块加三棱莪术丹皮红花。

11.中药灌肠方治疗盆腔炎:柴胡,黄芩,赤芍,川楝子,败酱草。

有包块者加三棱,莪术 有囊性物加冬葵子 寒者加肉桂,乌药 气滞者加当归,白芍,玫瑰花,香附。

中医妇科辨证论治:盆腔炎

【概述】  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,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、下腹痛、带下增多、月经不调等。

妇科检查可们及附件增厚、压痛或有包块。

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,也有少数发生于未婚者。

盆腔炎在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记载,现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,似乎与经行发热、带下病、疤瘕等有关。

  【病因病理】   1.湿毒壅盛经期脏腑虚弱,产门不闭湿热之邪乘虚入侵,客干下焦盆腔,久而蕴毒发病。

亦可因经期不避房事、流产或妇科手术等消毒不严,致病菌侵入内生殖器而致病。

  2.气滞血瘀湿毒阻滞,气滞血瘀,瘀热成疤。

  或忧郁忿怒,气机紊乱,气滞血瘀成疤。

  3.脏腑失调劳倦过度,脏腑功能失调汽血失和,滞而成疤。

  【诊断要点】   1.症状发热,下腹部疼痛,带多色黄,腰骶疼痛或酸痛。

  2.妇检阴道分泌物多、呈脓性,宫颈有举痛,充血,宫体水肿感、有压痛,两侧附件增厚、有明显压痛,或有炎性包块。

  3.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,中性细胞增多。

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,可能找到致病菌。

  4.B超提示附件水肿,或有界线不清的包块,提示炎症包块。

  以上是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依据,如治疗后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,迁延为慢性盆腔炎,主要症状下腹部隐痛,带多、色白或黄,腰痛,附件处增厚或压痛,或有包块。

  【辩证分型】   1.湿毒蕴盛经行前后发热,下腹部疼痛拒按,带色黄或臭,小便黄赤,大便不调。

苔黄腻,舌红,脉滑数。

  2.气滞血瘀下腹部疼痛拒按,或有低热,腰骶酸痛,痛经,经前乳胀,月经失调,盆腔有包块。

舌质紫黯或有瘀点,脉细弦。

  3.脏腑失调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,骶腰酸痛,经行加剧,神疲倦怠,头晕目眩,纳少便溏。

苔腻,舌淡紫,边有瘀点,脉细弱。

  【分型治疗】   1.湿毒蕴盛治法:清热解毒,利湿止痛。

  方药: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。

金银花9克连翘10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丹皮9克山栀9克赤芍10克桃仁9克薏苡仁10克延胡索15克木香9克炙甘草3克加减:高热形寒无汗者,加荆芥9克、防风9克;   盆腔有炎块者,加莪术10克、三棱9克;带多如脓者,加知母9克、黄柏9克。

  2.气滞血瘀治法:理气活血,消疤止痛。

  方药:少腹逐瘀汤加减。

  当归9克赤芍10克延胡12克五灵脂9克川??子10克香附10克莪术12克三棱9克生蒲黄10克(包煎)炙甘草3克加减:疤瘕硬者,加生鳖甲12克(先煎)。

夏枯草9克;经行量少不畅而痛经者,加路路通10克、炙乳没各5克;*胀痛者,加柴胡9克、郁金9克。

  3.脏腑失调治法:健脾益肾,和血调气。

  方药:健固汤加减。

 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9克薏苡仁10克巴戟10克菟丝子10克丹参10克白芍9克川??子10克香附9克炙甘草3克加减:乏力头晕者,加当归9克、白蒺藜9克、阿胶9克(烊冲);便溏者,加淮山药10克、炮姜炭9克;腰骶冷痛者,加鹿角胶12克(烊冲)、肉桂4.5克(后下);腹痛喜暖者,加乌药9克、小茴香6克、延胡索12克。

  【中成药】   1.金刚藤糖浆每日3次,每次20毫升,口服。

用于湿热下注者。

  2.桂枝茯苓胶囊每日3次,每次3粒,吞服。

  用于盆腔内有包块者。

  3.右归丸每日2次,每次4.5克,吞服。

用于久病脏腑虚弱,偏于肾阳虚者。

  4.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日2次,每次2支,口服。

用于气滞血瘀者。

  5.风寒砂每日2次,敷于少腹两侧。

用于下腹隐痛持续不止者。

  6.延胡颗粒冲剂每日2~3次,每次2包,冲服。

用于止痛。

  【简便方】   1.新鲜蒲公英200克,打烂,外敷下腹两侧,每日1次,7~10次为1个疗程。

  2.紫蒲汤紫花地丁30克、蒲公英30克、白花蛇舌草15克,煎服,每日1帖。

适用于热毒壅盛型盆腔炎。

  3.灌肠方红藤30克、鸭跖草30克、蒲公英30克、三棱9克、莪术9克,上药煎水至150毫升,保留灌肠。

适用于盆腔炎症伴腹痛者。

  【其它疗法】   1、丹参注射液用丹参注射液16毫升,加入5%葡萄液中,静脉滴注,每日1次,7~10次为1个疗程,共治疗2~3个疗程。

  2.双黄连注射液用双黄连注射液16毫升加入5%葡萄糖液内,静脉滴注,每日1次,7~10次为1个疗程,共治疗2~3个疗程。

  3.中药离子透入法丹参10克、桂枝6克、蒲公英12克,煎水成80毫升,行离子透入,每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,共作3个疗程,经行时禁止治疗。

  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腹痛、输卵管阻塞或痛经者。

  4.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,八篌穴注射,每次任选1~2穴,每穴注射l~2毫升,交替注射,隔日1次,7次为1个疗程,共治疗3个疗程。

  5.小剂量穴位注射α-糜蛋白酶2毫克,加生理盐水2毫升,足三里穴位注射,每穴注射0.5毫升,每周2次。

用于慢性盆腔炎、盆腔炎结缔组织增厚黏连者。

  【注意事项】   1.急性盆腔炎有脓块形成时应采用半卧位,以利于脓液及带下的引流。

  2.加强卫生宣教,注意妇女五期卫生,严禁经期房事。

平时注意保持阴部卫生,可用洁尔阴洗液或肤阴肽洗液等清洗外阴。

  3.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,如人工流产术、分娩接产术等都应严格消毒隔离,避免感染。

对于能引起盆腔炎的一切疾病如阴道炎、宫颈炎、阑尾炎等均须积极治疗以防止本病发生。

  4.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务必彻底,以防转为慢性。

  5.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增强抗病能力。

  6.如高热持续3天以上不退,腹痛加剧,考虑有盆腔脓肿或盆腔腹膜炎时,应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。

相关文章

急性盆腔炎中医-急性盆腔炎中医病名

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师说:盆腔炎的辩证论治 盆腔炎是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,内周围组织,盆腔腹内膜,子宫内膜,子宫肌,输卵管,盆...

资讯 4个月前 (08-20) 阅读686 评论0

输卵管积水扩张(输卵管积水扩张严重吗)

一精神疲劳输卵管积水患者多会出现白带增多,房事疼痛,肠胃道障碍,乏力,劳动受到影响或是不耐久劳,精神状态不良等症状二腹痛患者的下腹...

资讯 4个月前 (08-20) 阅读1345 评论0

孕妇能涂药膏(孕妇能涂药膏治疗皮炎)

1、怀孕能不能用外用膏一怀孕也是不能用外用膏的,大部分的外用膏都会含有一些激素,在使用的过程中,会透过皮肤渗入到体内,对胎儿和孕妇...

资讯 4个月前 (08-20) 阅读701 评论0